摘 要:会计研究是用科学方法探求会计的本质及其工作规律的一种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研究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知识经济全面地制约着会计研究活动,影响着会计研究的各个方面,因此将知识经济与会计研究的关系阐述清楚对会计研究工作非常重要。
关键词:知识经济:会计研究:关系
一、当前会计研究的作用和变革
会计研究主要是指会计理论研究,它是对会计工作规律和会计发展规律进行系统的、综合的探讨,揭示会计工作在一定条件下的发展规律,其目的在于对客观会计现象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和预测。会计理论是在会计领域内形成的,它的建立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对各种会计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过程。会计理论研究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个方面:
(一)为当前会计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越来越趋于复杂化.企业会计面临的新问题也越来越多。许多会计事项是企业会计人员未曾遇到的,而在现有的会计中又找不到相应的规范做法。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支持。通过会计理论研究。可为规范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可以向会计人员解释法规、准则为什么要这么规定,使其真正领会法规的精神实质.深入贯彻执行。会计理论研究与法规建设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我国目前已颁布的几项具体会计准则,无一不是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实务相结合的成果。在国外也是如此.美国会计学会发表的《论基本会计理论》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表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都是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为今后会计工作指明发展方向
会计理论研究不只局限于当前,更重要的是着眼于事物的未来发展。通过会计理论研究,可以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会计事项及其所带来的会计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处理方案。为此,在很多情况下。理论转化为实践是需要一个过程。提前做好理论上的准备.实际应用时才可做到胸有成竹,例如。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提出建立“事项会计信息系统”,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所谓“事项”是指可能对使用者造成经济影响的事件、现象、交易等,它具有可为人们直接观察的多重属性,对这些属性。会计都要反映,而不应将反映范围局限于事项的价值量。由于受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这种理论没有得到普遍重视。但在今天,随着人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日益加大,事项会计信息系统理论开始体现出其价值。这说明,会计理论的超前性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会计要研究适应该阶段经济特点的会计,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过去会计研究所取得成果在今天都完全失去了其价值和现实意义。历史是无法全然割裂开的,理论有否现实意义和价值,一方面取决于理论本身的真理性;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他们对其理性的认识和接受程度,过去会计学科体系虽然不同于遭受的学科体系,但作为会计本身,它们之间应当是可以相互沟通的,科学的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只要它们在研究对象方面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和内在的一致性,那么,它们最终就必然会融到一起。这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所决定的,能否融合,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
二、知识经济对会计研究的影响
综观会计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会计的发展主要是反应性,即会计主要是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知识经济的出现,必然对现有的会计产生全面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可以从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知识经济中企业赖以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基础是企业的知识资源。而知识资源是由人力资源和知识组成的。在传统的会计中资产是指被企业控制或拥有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这就对传统的会计计量产生影响。要求对资产这一概念扩展其内涵。
(一)知识经济对会计假设的影响
会计理论的基本前提是四大会计假设.知识经济的到来也对它产生影响。在传统会计中.会计主体是指拥有一定经济资源并对这部分资源负责.具有经济业务的独立主体。而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网络的发展,会计主体的外延在不断的扩大。企业可在网络上根据自身的要求分配、重组企业的人员,形成“网络公司”这一“虚”的实体。另一方面公司之间存在着许多以联营公司,合资企业等形式的松散型企业。而这些企业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解体。这种“虚”“实”实体的共存。就对会计主体的界定带来困难。应重新对它进行定义。并以“相关利益联合体”来定义较为合理。
传统的持续经营假设把企业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存在作为前提。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随时都有发生破产清算的可能。巴林银行的倒闭就是在毫无前兆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持续经营假设可解释为“相关利益联合体的存续期”。
持续经营假设的变动必然会影响到会计分期假设。另外,“网络公司”的存在使得原先的会计实务中较多的估计成为障碍。因为知识经济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加速折旧和市场瞬间万变的情况会给公司带来意外的收益,这样一来就无法对会计收益和成本进行配比。而用“网络公司”随时都有可能结束,就更无从谈起会计分期。
四大会计假设和历史成本计价方法是会计学大厦的基础,知识经济的到来不可逆转地对以传统观念为基础的会计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具体的会计实践中已经有很多解决此类问题的实际例子。我们应当对其加以总结,使之理论化、体系化、从而构建更高层次的适应知识经济的会计学。
(二)知识经济对会计理论的冲击
由于知识经济带来会计环境的变化,因而对环境所决定的会计理论也产生极大冲击。这主要表现在:
1、对会计目标的冲击。对财务会计目标的认识;不论是“决策有用观”,还是“经营责任观”,都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并未考虑知识经济时代的新情况。会计目标的确定,应以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为矢的。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使用者对这些方面的要求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并且对企业知识资本拥有量和知识创新能力的信息也会提出相应的要求。因而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不仅要满足使用者对企业资本、物质等财务资源的增长和创造的兴趣,也要满足他们对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的信息需求。
2、对历史成本原则的冲击。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历史成本原则将会对不断涌现的新的会记事项感到束手无策。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历史成本原则已经招致来自各方面的尖锐批评。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以知识资本作为企业资本源泉,以知识创新作为其发展动力。对知识资本的计价。按照传统计价原则。可能只是几本书的价钱.或是委托培养费以及其他各种取得知识的可证明的实际支出,这无疑会极大歪曲知识资本的价值。
3、对资产概念的冲击。资产是一个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可计量的、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企业的经济资源在工业经济时代主要指物质或财务资源,通常表现为有形资产。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资源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知识资源。知识资源是由人力资源和知识两部分构成,其中人力资源是知识的载体;知识通过人的积累、运用、创新而发挥作用,是人的创造能力的源泉和动力。把人力资源和知识纳入企业资产的范围.无疑是对会计观念的重大挑战,它意味着传统的资产概念将被赋予新的含义。资产范围的扩展.将为会计的核心问题之一--资产计价带来新的课题。
三、知识经济要求会计研究创新
面对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我们的唯一选择就是迎接时代的挑战.认真研究会计的科学框架、进行会计创新.以满足信息经济时代使用者对会计的新要求。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作好会记创新工作:
1、构建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会计模式。现有的会计模式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它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因而在新的形势下,它遇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会计目标、会计观念、会计管理体制、会计规范体系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与知识经济格格不入的倾向。
例如自创商誉在传统的会记系统中是不予反映的,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由知识创新而带来的企业价值增加和获得超额利润的能力会成为一种较普遍现象。而且企业的合并或解体也会经常发生,如不在市场交易前确定自创商誉价值,那么在市场交易时的价值确定就会显得“离谱”。
会计模式的构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按照知识经济的要求,对会计模式的各个组成要素赋予新的涵义。
2、研究和引入新的计量手段。由于知识经济时代会计计量重心要从财务资源转向知识资源,其中的最大障碍就是会计计量问题。传统的计量手段已不适应知识经济要求,因而在计量手段上需要革命性的变化。在会计系统中引入多重计量手段,因不同会计事项性质而选择不同计量手段,似是一条可取之到道。多元化的社会由五彩缤纷的事物组成,强调独一无二的计量手段,只能使会计陷入困境。
3、尽快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财务会计系统。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已有30多年,由于涉及到经济理论、会计理论以及会计计量等一些“禁区”问题,它仍然未登人财务会计大堂。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劳动主体是智力劳动,智力劳动的知识价值如何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应是该时代财务会计的重要内容。此外,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知识资本的时间、空间范围将比财务资本要宽广得多.财务会计要跟上这种要求。就必须拓宽自己视野。把知识资本延伸到企业外部范围的内容都纳入核算的范围(如环境报告等)。才符合知识经济的要求。
总之,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实实在在的已经到来,我们必须从这个现实出发.揭示出反映知识经济实质及运行规律的经济学说来解释我们所面对的经济现实,指导我们会研究工作。这不但意味着我国理论经济学繁荣的到来。也必然促进我国伟大的经济振兴。
(责任编辑:论文范文)